教育网站,办公电话,黑龙江高校,党风廉政,图书馆。启航网,高校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www.hrbeu.edu.cn)招生办公室。
办学规模/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尔滨工程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软件工程、设计学。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共有2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2个学科排在前5位(含,下同),4个学科排在前10位,9个学科排在前20位,15个学科排在前30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在第2位,核科学与技术排在第5位,系统科学排在第7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在第8位。
教学成果
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奖400余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授予“*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评价之后,2009年和2010年,学校分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均获得“优秀”评价。
合作交流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矿业联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茹科夫斯基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5个国家100多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学校每年资助一大批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国际科技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学校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
校徽该校徽既传达了学校丰富的内涵信息,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美观大方、庄重高雅。其内涵具体表现为:*、校徽以蓝色基调为主,由三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紧扣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学校为*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服务的办学特色。
第二、校徽在色彩的区分上,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寓意着该校肩负着*船海事业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历史重任。
第三、校徽上方镶嵌毛体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的亲切关怀,下方镶嵌学校英文名称"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与国际接轨,体现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奋斗目标。
第四、校徽正中镶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31号教学大楼"和建校时间"1953"字样,并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象征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
第五、校徽结构严谨,色彩和谐,富于表现力。圆形构图象征着学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展现学校师生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昂首迈进的信心与勇气。
校旗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校旗过,校旗终选方案正式确定。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旗由蓝色旗面和反白校徽、校名组成,简单、明了,容易识别。旗面所用蓝色为海蓝色,寓意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服务特色;校名用毛体字,与学校对外宣传用字体相统一,与校徽融为一体,使校旗具有高显示度。校旗分桌旗、串旗、持旗和挂旗四种。其中,桌旗主要用于学校各机关、直属单位、教学院系等在办公室摆放;串旗旗面一般用红色、蓝色、橙色、绿色、紫色五种颜色,主要用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时在校园内悬挂;持旗和挂旗主要用于学校重要室内外场所悬挂以及各单位在对外活动中使用。
校训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正式确定。按照邓三瑞教授的阐释,这八字校训既继承和发扬了军工传统,又体现了与时俱进,道出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嵌有“工学”二字,这两个字是毛泽东主席给哈军工训词中的主要关键词。校训仿“大道至简”、“大医至爱”的句式结构。无论是“大”还是“至”,从字面上讲都是*意思;无论是“善”还是“真”,从释义上讲都要求达到较高境界。事理在于求善,学理在于求真。“工”意为工程、工作,可引申为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学”意为学问、学习,可引申为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真”可引申为真理、真谛,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善”乃“好”、“办好”的意思。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至善”“至真”,无论从科学还是哲学的角度看,都是一种较高境界。“至善”,可以理解为“较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努力达到较好、*流。作学生要力争成为较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较好的老师。
至善至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以来优秀历史传统之精华。“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生动体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追求真理、追求*精神,其有出处、有气魄、有特色、有涵义、不流俗,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
校风忠诚、坚韧、团结、创新
校歌当年军工圣殿,今日精英摇篮。
流云间青檐碧瓦,回首处栋梁参天。
脚踏白山黑土,胸怀万里海天。
成长在军号声中,求知在松花江畔。
松花江畔,丹心铸剑,何俱大洋深和远。
热血溶金,固我海疆坚如磐。
大学至真,大工至善。
大学至真,大工至善。
扬帆远航 向前 向前!
扬帆远航 向前 向前!
扬帆远航 向前 向前!
向前!向前!校园路2003年7月11日,校园路名确定。校园主要道路分别以东海路、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风光(40张)南海路、北海路、西海路和世昌路、陈赓路、刘居英路、郑和路、奥列霍夫路命名,大操场定名为“军工操场”。这一命名原则,体现了该校为海运、海防、海洋服务的特色和反映了该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陈赓路”贯穿校园南北,以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命名,有怀念继承前辈遗志、创造工程大学美好明天之意。“居英路”以哈军工第二任院长刘居英将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命名,“世昌路”以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命名,取“世昌”两字,有警示后人自强图远、永远不忘为海防服务的历史使命之意,同时寓意工程大学世代昌盛。“奥列霍夫路”以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命名,既有怀念苏联顾问团对军工创建所做的特殊贡献和友谊之意,也表达哈军工创建之初与世界水平接轨、今天的工程大学继续加快国际化进程之意。“郑和路”以*海军力量达到顶峰时期七下西洋领军人物郑和命名,以激励师生为建设强大的海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http://www.hrbeu.edu.cn
温馨提醒:文中观点来源网络,准确性,仅供参考!纠错、取消收录、等问题,联糸方式,详见网页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