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政府采购,重大项目。知识库,财政信息。
经济发展/佛山市
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勤劳重信、善抓机遇的佛山人谋实业、做实业、兴实业,将佛山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亿元,增长8.6%;实现工业总产值20021亿元;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城市中*排名第8位。佛山《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大陆*商业城市排行榜上,佛山*获得第7名。
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佛山制造”誉满海内外,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优势行业,光电、环保、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配套能力日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2012年起,佛山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对平板显示、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照明等现有产业链条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进行“补链”,对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强链”。近年来引进了一汽大众、福田汽车、中国南车制造基地、国药集团中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佛山(www.foshan.gov.cn)家用电器、家具制造等全产业链。
201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佛山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佛山抢抓机遇,启动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力争2020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2015年,佛山紧跟“互联网+”信息经济浪潮,全面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计划,申请创办中国“互联网+”博览会,力争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试验区。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13088亿元,增长11.4%;民营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9.6%,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79.8%。目前佛山共有民营企业145308家,占全市企业比重87.8%,涌现出美的、格兰仕、万和、志高、碧桂园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
富区、强镇经济原广东“四小虎”中,有“两小虎”(南海、顺德)在佛山。近年来,佛山坚持分权化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模式,将财力、资源和管理权限充分向基层倾斜,促进区和镇(街)快速发展壮大。辖区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产业资源有效整合,综合发展水平较高。2014年,全市五区均进入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排名,顺德区排名榜首,南海区位列次席,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分列第21、38、45位。佛山现有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省级专业镇38个,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之首。
品牌大市佛山获批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称号,涌现出美的电器、佛山照明、海天调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宝饮料、联塑非金属管道、溢达纺织等一批著名品牌和商标。现有中国集体商标21件,驰名商标133件,均位居全省前列;参与研制行业标准548个、地区标准164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近年来,佛山深入实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行动计划,出台扶持服务业特别重大项目实施办法,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突破,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服务、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先后引进欧司朗亚太总部、毕马威大中华区后援中心、苏宁电子商务运营基地、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华南新加坡城、广东集成芯片研发与产业培育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目前,佛山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采购分销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现代农业优化发展佛山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历史形成的桑基、蕉基、庶基鱼塘闻名于世。目前,以花卉、水产、畜牧为主的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加速发展,是全国*蝴蝶兰生产基地、全省*优质百合花生产基地,是“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和“中国花木之乡”,被评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2012年起,佛山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有效带动了一批创新载体的崛起、创新团队的涌现、创新企业的提升和重大技术的攻关,有力推动了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以科技创新强健经济体魄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是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近年来,佛山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热情高涨,R&D占GDP比重持续增长。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现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8家,有效发明专利5583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4人,设立院士工作室29个。
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佛山民间资本雄厚,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276亿元、7596亿元。佛山金融机构众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自2013年10月底开业以来,已有注册挂牌企业1141家,挂牌企业40家,融资近40亿元。深交所企业上市路演中心进驻南海,天交所广东运营中心落户顺德,佛山民间金融街是广东省第二条民间金融街。全市共有银行51家,保险公司61家,小额贷款公司39家,新三板企业11家,上市企业40家。佛山通过设立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途径,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
优质载体助推高端产业发展佛山现有佛山国家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金融高新区三大高端载体,以及中国南方智谷、广东工业设计城、智慧新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和产业基地。
宜居城市建设佛山坚持科学、和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组团清晰、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岭南特色突出的城市格局。
走组团城市发展道路佛山以“1+2+5+X”组团式布局城市发展,形成强中心、多组团、扁平化的城市格局。历经过多年建设,作为强中心的佛山新城呼之欲出,佛山中心组团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持续增强。
以城市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品质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市5年投资近2000亿元,实施交通干线路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生态环保、能源、水利、工业园区、信息化、科教文卫、省运会等十大工程建设,构建起佛山现代化大城市框架。2012年起,佛山全面实施城市升级行动计划,在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城乡环境治理等四大方面,共计投资约1710亿元,推进316个项目顺利开展。2015年,佛山启动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地进一步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佛山是广东最早探索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等“三旧”改造的城市。自2007年以来,佛山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以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2009年成为全省“三旧”改造试点示范市,2014年荣获全省“三旧”改造一等奖。全市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成为岭南天地商业街区,实现中与外、古与今的结合。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佛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形成“组团城市、绿脉相通、绿廊环绕、公园棋布”的绿地系统格局,21个镇(街)成为*、省级生态乡镇,顺德区逢简村获评全国最美乡村。目前,佛山正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佛山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面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一河一策”水污染治理。2014年全市环境空气达到良好(AQI小于等于100)天数为271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佛山交通便利,航空、轨道、公路、河运、公共交通衔接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佛山机场民航开通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城市航线,全市共有4个异地候机楼与广州白云机场无缝对接,快速便捷。
广佛线首通段是全国*条跨市城际轨道。广珠城际轨道使佛山与广州、中山、珠海、港澳等地区紧密连接。南(贵)广铁路建成通车,佛山4小时内可达贵阳和桂林。广湛铁路通过本市与全国铁路网联结。客运火车从佛山直通香港九龙。佛肇城际轨道、广佛线二期、佛山西站等建设正加速推进。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198公里,路网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广珠、广湛、广肇公路和广佛、佛开、广三、广明高速公路贯穿本市。
现有对外口岸15个,其中一类口岸4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车站)。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所有镇、村通公交,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达30.1%。
岭南旅游胜地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点)68家,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方艺术之宫”佛山祖庙,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美誉的国家5A级景区西樵山,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中的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中国南方*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陈村花卉世界,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三水荷花世界,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仁寿寺、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营商环境城市建设佛山以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放包容而著称,是广东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和创新审批方式试点市,致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合作交流,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以改革的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佛山勇于打破思想束缚,始终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走在时代前列。近年来推进的大部制等改革,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全面实施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实行法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认缴资本与注册资本、住所与经营场所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初步建立“宽进、快审、严管”企业管理新模式,企业登记时间仅为6个工作日。
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审批清单与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列明企业投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建立全链条、全流程、全行业监管模式,初步实现企业投资“法无禁止则可为”。
编制政府权责清单,构建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调整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企业和市民办事效率。目前,佛山行政审批事项整体精简率达50%以上,80%以上涉及企业和市民的事项可在镇(街道)、村(居)办理。禅城区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佛山率先提出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络监督“三网融合”理念,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省领先,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全市可网上申报审批事项达97%,全程网上办理事项达24%。在全省率先推出“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12345政务平台实现全市热线统一呼叫和指挥调度。
以开放的视野促进合作发展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148万人。2014年,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5%。
佛山是外商投资的热土,目前已有一汽大众、丰田集团、百威集团等60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014年,共引进超千万美元的外资签约项目98个,投资总额83亿美元。
佛山不断拓展对外友好关系,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等结为国际友好城市,获荣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佛山深入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2008-2020)》,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自2009年广佛同城正式启动起,广州、佛山两市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互动、环境保护、民生领域等方面深入对接,建成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金融机构资金结算技术上实现同城化。同时,佛山积极推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密切佛港澳合作,参与泛珠合作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合对接广东自贸区,着力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区,有效拓展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幸福城市建设佛山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导向,以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抓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每年6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4年,佛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94元,分别增长9%和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7亿元,比年初增长3.7%。
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教育现代化试点市、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市100%的镇(街道)是广东省教育强镇,100%的区是广东省教育强区,100%的义务教育学校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市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对象扩大到所有在校生(含民办学校)。
城乡居民统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1.97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9个、服务站317个。拥有佛山市*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全市三甲医院达12家。
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合并实施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两项社保全覆盖。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报销*限额20万元。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站)6个,博物馆7个。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目前市图书馆新馆已顺利投入使用。
构建社会安全网络佛山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专业化*打击战略,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稳步提高。
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23个,建成省级市级“菜篮子”基地29个、阳光厨房1483家、食品安全示范点1028家、食品集中加工中心10个,全市实现肉品冷链统一配送。
异地务工人员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推动异地务工人员基础服务和基本保障“底线均等”,实行异地务工人员大病救助,不断完善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就业扶持、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实现新形势下的新跨越,佛山以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抓手,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佛山”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增强佛山综合竞争力,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五区简介/佛山市
禅城区简介禅城区位于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下辖一个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
佛山禅城,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粤剧的发源地,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
近年来,禅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认真贯彻省委、市委“三促进一保持”、“两转型一再造”的部署,以“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精品发展”、“优二进三”、“三旧改造”、“项目带动”等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追求产业集聚、亩产效益、生态优化、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2009年,禅城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努力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全区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改革创新和精品禅城建设卓有成效。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3.56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工业总产值2026.12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274.01亿元,增长14.1%;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92亿元,增长2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45%;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7亿元,增长1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51万吨和0.93万吨以内,完成市下达的减排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9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67元,同比增长10.8%。全面完成陶瓷产业整治提升工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项目引领成效突出,全年完成立项192个,投资150多亿元,“三旧改造”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岭南天地、南庄生态改造工程、澜石片区改造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出台实施一系列社会保障新政策,在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区呈现出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
2010年,禅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以城市化为主题,以现代化为目标,拉高标杆向先进名城看齐,用世界眼光谋划禅城发展,实施“西进”、“东提”、“中贯通”战略,加快禅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致力建设“创新禅城、精品禅城、幸福禅城”,着力打造广佛都市圈第二核心;以“大项目、大产业、大商住”为引领,努力建设珠江西岸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区,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以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把重视细节、追求*、着眼长效的精神贯穿到城市管理、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城市脱胎换骨、成就精品;以大综治为依托,建立健全“大综治、大信访、大调解、大排查、大应急”的管理架构,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南海区简介南海,一个和谐的地方。
秦皇置郡,隋朝设县,岭南文明,和谐兴盛。
汉晋桑蚕,五代开陶,唐有洋商,富裕安详。西江北江,河网纵横,龙舟激昂,狮舞人欢。樵山叠翠,文明灯塔,旷野浩然,圣贤辈出。南海,一个智慧的地方。广佛大地,南海气魄如歌;谋篇布局,南海承东启西;港澳如邻,南海胸怀广阔;立足家园,南海放眼寰宇。
南海,一个活力的地方。
一环添翼,城区如虹;虎踞龙盘,八骏齐奔。
佛山网站:http://www.foshan.gov.cn
温馨提醒:文中观点来源网络,准确性,仅供参考!纠错、取消收录、等问题,联糸方式,详见网页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