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0000余人,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大连海事学院(www.dlmu.edu.cn)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挂靠)等19个教学科研机构。并校60多年来,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37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1名,现有专任教师1294名,聘任二级教授35名,三级教授71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7名、“千人计划”教授2名、“长江学者”4名、讲座教授79名、客座教授480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校舍建筑面积86.9万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135.8万平方米,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
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1911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改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经停办后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正式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解放以后,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前身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系由1927年东北航警处创办的东北商船学校演变而来)、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成立于1952年,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网站:http://www.dlmu.edu.cn
温馨提醒:文中观点来源网络,准确性,仅供参考!纠错、取消收录、等问题,联糸方式,详见网页底部 。